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毕薯8号”黔西试种亩产2547.30公斤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24日电(卢琼) 在黔西市观音洞镇黄泥村的土地上同,几位戴着草帽的人影正弯腰丈量地块,卷尺在晨光里拉出一道银线,那是贵州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的团队成员,给这片地里的新成员“毕薯8号”做丰收测产。

贵州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的职业人员毕薯8号马铃薯进行测产

 虽然泥土被晒得微微发烫,却挡不住大众脚下的轻快。贵州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毕节市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们与黔西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一同穿梭在薯田间,叶片上的露珠早已被烈日蒸发,只留下清晰的叶脉在阳光下舒展。大家手持卷尺、记录本,额头渗着汗珠,却丝毫不敢懈怠:“这块样点选在地块中间,面积要量准”“采挖时小心点,别碰伤了薯块”……循着声音望去,几位专家正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壤,饱满硕大的马铃薯便一个个“蹦”了出来,黄皮亮眼,在阳光下泛着健壮的光泽。

 测产现场严格遵循科学选点、标准统一的规则,从丈量样点面积到现场采挖、称重核算,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当最终一组数据核算完成,现场响起一阵轻快的议论声:“亩产2547.30公斤!”听到这个数字,一旁围观的试种农户们,试种户杨吉友捧着刚挖出来的“毕薯8号”,粗糙的手掌轻轻摩挲着薯皮,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你看这薯子,个个圆滚滚的,比往年种的品种大多了!”旁边的高质量农艺师吴美玲也凑过来,手里掂着多少马铃薯,声音里满是欢喜:“今年老百姓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真好!”

贵州省黔西市观音洞镇黄泥村村民在采挖马铃薯

 “毕薯8号”是2024年11月由毕节市农业科学院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引进黔西种植的“新成员”。作为毕节市农科院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联合选育的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民族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就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生育期87.5天,黄皮黄肉,不仅抗晚疫病,还轻抗花叶病、卷叶病等常见病毒病,尤其适合在贵州1000-2000米的中高海拔地区春季种植。

 “以前种老品种,亩产也就一千多公斤,遇上病虫害更是没辙。”毕节市农科院工程师田井平笑着说,“现在有了科技撑腰,不仅产量翻番,抗病性也强,不愁卖不上价。”

新采挖的马铃薯

 火辣的阳光依旧照耀着这片土地,田埂上的身影渐渐散去,但丰收的喜悦却像刚挖出来的马铃薯一样,沉甸甸地落在每个人心里。毕节市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们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让更多像“毕薯8号”这样的优良品种扎根田间,通过新技术推广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让这颗小小的“金疙瘩”,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为更多农民铺就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完)

  • 来源:中新网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