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若羌的日头还憋着股热乎劲,柏油路晒得能烙饼。
可等这日头往西边一沉,晚风里就飘起了新滋味——阿布拉大叔馕坑里的枣木炭火“噼啪”跳,烤包子的麦香混着孜然味直往鼻尖钻;楼兰文化公园上,“楼兰美女”雕塑被月光描了层银边,纳凉的老大众轻摇蒲扇唠着家常;团结路口的瓜摊前,司马依大叔刚切开的冰镇西瓜,甜水顺着瓜皮往下流,馋得游客直咽口水……
这股子热乎劲,反倒成了夜经济的“助燃剂”。今年以来,若羌县把文化、商业、餐饮、旅游拧成了一股绳:“楼兰之夜”音乐会谁想唱就能唱,广场舞跳到各族群众手拉手,非遗夜市里老手艺混着新花样……
若羌,愣是把夜晚时光,搅成一锅沸腾、浓稠的“八宝粥”,熬出了文化暖人心、钱包鼓囊囊、消费火起来、各族儿女心贴心的好滋味。
01 星空音乐会,谁都能当“麦霸”
星空当幕,霓虹为笔。每周六晚九点半,楼兰文化公园的“楼兰之夜”音乐会准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没主持人搭台,没节目单框着,谁攥着手机当提词器,都能往台上冲——这舞台,是咱老百姓自己的,咋高兴就咋来。
“欢迎大连来的美女,请跟我合唱一首《我在若羌等你》!”本地音乐人艾西丁·吐尔逊刚唱完《我的楼兰姑娘》,辽宁游客张悦就被朋友推搡着上了台。
两人调子虽没卡准,跑了半截,台下反倒掌声更响,荧光棒晃得像星星落下来——咱若羌人好客,老热诚呢!
“特别代入,原本在‘楼兰美女’雕塑旁散步,听见这边唱得欢,脚就挪不动了,感谢若羌的家大众。”张悦下台时脸蛋通红,“拿起话筒就像自己家一样,轻松愉悦!”
文化交融是音乐会的灵魂,这里的“混搭风”最勾人:维吾尔族大叔的都塔尔混着汉族姑娘的古筝弹《茉莉花》,琴弦一动,甜丝丝的味儿就飘满广场;蒙古族小伙的马头琴还没拉完,豫剧爱慕者就亮开嗓子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豪迈劲儿撞在一块儿,台下叫好声隔两条街都能听到。
从7月到现在,这露天舞台被200多人“抢”着用过,一多半是外地游客——星空当背景,晚风当伴奏,谁站上去,谁就是当晚那颗最亮的“星”。
02 广场团结舞,跳出各族一家亲
舞台之外,同样精妙纷呈。这不,华灯刚亮,楼兰文化公园的地砖还带着白天的余温,广场舞的音乐就响起来了。
66岁的阿依夏木大婶牵着10岁孙女的手,与老邻居们一同踩着改编版《小苹果》的节拍,民汉一家的笑声早已融进同一曲乐章……
刚结束枣园劳作的阿不力克木·吐尔地,外衣都来不及换,裤脚还沾着土就往队伍后面一站,跟着音箱里送出的音乐扭起来。这节奏一响,一身的疲惫瞬间消散。
从铁干里克镇骑电动车来的王春霞,掰着手指头细数着变化:“以前是各跳各的,维吾尔族姐妹跳麦西来甫,我们跳广场舞;现在我带她们甩秧歌绸子,她们教我动脖子。”
6月3日,若羌县在百日文化广场举办“枣香楼兰石榴情·若羌新城展新颜”专场晚会。整台晚会分“楼兰盛开团结花”“携手同谱和谐曲”“同心共筑中国梦”三大篇章,各族演员凑在一块儿,艺术化地呈现了各族群众勠力同心、建设新城的磅礴力量。
广场不光是舞池,还是个“政策小课堂”。每周五晚9点半,露天影院放电影前,总有“黄金特别钟”——若羌县创新打造“光影+宣讲”特色文化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教育惠民、讲富农产业、讲科技创新、讲食品安全,为基层学说宣讲注入新活力。
03 夜市烟火气:唇齿间品出好日子
要说夜经济火不火,夜市的烟火气最能说明白。最近的若羌夜市,连空气里都飘着“热闹”的味儿。立秋后的“秋老虎”或许仍将烘烤大地,却也难阻挡城市奔向璀璨夜色的脚步。
“总有一款让你吃完还想再来,啥时候馋了啥时候来!”从7月底开始,胜利路“渔姿鱼味”的老板把打烊时刻调到了凌晨两点。“藤椒烤鱼刚下架,蒜香的就卖空了。”
美团后台的数据藏着门道:若羌人晚上吃夜宵,订单多出近三成。可不是咱钱多了,是更讲究“值不值”——不光味道要好,店里的环境灯光、服务员的态度和笑脸,都得顺眼舒坦。
吃法也新潮了。楼兰大道的“禹龙山庄”里,客大众有的在质量着精心烹制的特色美食,有的手持麦克风一起深情地唱着《我和我的祖国》,满场子舞步飞扬。从山东菏泽来的游客陈守海说:“今天让我感受到了若羌人民的热诚,在这里真是视觉、听觉和味觉的三重享受。”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团结路丝路花园小区夜市一条街,人气爆棚,冰爽的啤酒果汁,搭配滋滋作响的烤鸡烤串、风味地道的羊杂汤、软糯可口的炒年糕、麻辣入口的串串等特色小吃,让出来的大众大快朵颐,尽享舌尖狂欢。
“周末和亲朋好友相约一起,听着音乐、吃着瓜果、品着美食,这种松弛自在的感觉,就是生活的小确幸。”市民沈莲芳说。
04 非遗文创潮:老手艺玩出新花样
夜经济的热闹,不光在饭桌上,更在文化里。
6月9日晚,若羌县在百日文化广场举办“枣花开了”之“穿越时空·楼兰盛市”体验活动,现场设置了河北邢台非遗展、若羌文创产品展、非遗手工艺品展、若羌书画摄影展、流动博物馆及百人临摹《李柏文书》等10项活动内容。
这些年一直专注“楼兰”系列文创开发的壹方恒远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孙虎拿起以十年以上陈化红枣木为原料做成的“枣木手串”对游客们说道:“你闻一下,这里面不光有枣香,还有楼兰的故事呢。”
夜晚的若羌,连非遗都透着鲜活。
你看,在百日文化广场的舞台上,民族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若羌赛乃姆》率先登场,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麦西热甫》热诚奔放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民间艺人弹唱的《沙漠之歌》,用独特的嗓音和动人的旋律,诉说着若羌故事,赢得了群众的热烈掌声。
6月4日晚,楼兰博物馆前的打铁花表演,把抖音都“炸”了——1600℃的铁水被师傅一棒子打向夜空,“嘭”的一声,金火花“簌簌”落下来,像漫天流星,又像火树银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视觉盛宴。
团结路玉源坊前的玉石制品摊位,匠人用电动工具正在精磨手把件,老手艺混着新技法,倒有了别样的味道……
若羌的夜,藏着最实在的人间烟火:那些看似“混搭”的元素,其实都是过日子的滋味——政策暖了人心、文化聚了人气、勤奋富了口袋,夜市的炭火越烧越旺,老百姓的日子像刚切开的哈密瓜,甜得淌水。
在若羌,烟火气不只是热闹,更是各族儿女挽着胳膊、一起把日子过红火的底气和温度。
夜还长,这股子劲儿,还得接着燃!
来源:若羌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