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小麦在授粉期应注意什么小麦在授粉期应怎样管理

小麦授粉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注意下面内容多少方面:
水分管理
– 合理灌溉:抽穗至灌浆初期是小麦需水高峰期(尤其是开花前后),若土壤干旱(田间持水量低于60%),需及时灌溉,采用小水漫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导致根系缺氧。扬花期浇水需采用小水轻浇(每亩30 – 40m3),防止田间积水导致根系缺氧或花粉吸水破裂。沙壤土麦田可喷施抗旱剂1号(50g/亩)增强保水能力。同时要选择上午10点前完成喷灌,避免花粉因吸水破裂影响授粉。
– 防涝排渍:若遇连阴雨,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发根系腐烂和病害蔓延(如赤霉病在高湿环境下易爆发),雨后还需人工摇落穗部积水,降低赤霉病侵染风险。
养分补充
– 叶面追肥:抽穗后至扬花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 1%尿素溶液(或含硼、锌的多元微肥),间隔7 – 10天喷1次,共2次,可增强光合影响,防止叶片早衰,进步结实率。也可在扬花初期喷施0.1%硼砂溶液,进步花粉活力和授粉率;缺锌地块增施0.1%硫酸锌溶液,防止“穗而不实”。
– 慎施氮肥:若前期氮肥过量、植株贪青,此时忌追施氮肥,以免贪青晚熟;若脱肥发黄,可少量追施尿素(5 – 8公斤/亩),配合浇水。
病虫害防治
– 虫害防治:
– 蚜虫/吸浆虫:抽穗期若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或吸浆虫成虫期(扬花前)麦田网捕成虫10头/网,及时喷施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也可喷施氯氟吡虫啉(10 – 15g/亩)或苦参碱(50 – 100ml/亩),避免使用新烟碱类药剂。
– 麦蜘蛛:干旱年份易发生,若33cm行长虫量达200头以上,用阿维菌素或哒螨灵防治。
– 病害防治:
– 赤霉病:是首要防治对象!在小麦扬花初期(全田5% – 10%穗开花),若遇阴雨、高湿天气,立即喷施戊唑·咪鲜胺、氰烯菌酯等药剂,雨后天晴补喷一次(见花打药,遇雨早打)。若错过最佳防治期,立即喷施氟唑菌酰羟胺(30 – 40ml/亩)降低毒素污染。
– 白粉病/条锈病:若病叶率达10%,喷施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等唑类药剂,注意交替用药,避免抗药性。
– 叶枯病:高温高湿易发病,可用代森锰锌或多菌灵预防。
– 施药注意事项:避开开花时段(上午9点前/下午4点后打药),以免影响授粉;药剂均匀喷雾,重点喷穗部和上部叶片;兑药时加展着剂(如中性洗衣粉),进步药效。杀菌剂避免与碱性农药混用(如戊唑醇不可与石硫合剂复配)。
应对不利天气
– 高温干旱(30℃以上):中午叶面喷水降温增湿,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气温≥30℃时,喷施0.3%过磷酸钙浸出液或启动微喷灌(每亩3.5 – 6m3),降低冠层温度2 – 3℃。
– 低温阴雨:及时排水防涝,雨后人工摇落穗上积水,降低赤霉病侵染风险。
– 强风/倒伏:前期未控旺的地块,可叶面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增强茎秆韧性,轻度倒伏不强行扶直,避免二次损伤。
田间管理细节
– 禁止田间作业:抽穗后避免频繁踩踏麦田,防止穗部损伤和倒伏。
– 拔除杂草:人工拔除大草(如野燕麦、节节麦),避免与小麦争夺养分,不建议此时使用除草剂(易产生药害)。
– 监测生长情形:定期查看穗部发育情况,若出现畸形穗、空壳率高,需排查是否为前期低温、药害或蚜虫危害所致,针对性处理。
适时收获预判
抽穗后约30 – 40天进入成熟期,当麦穗变黄、麦粒变硬(含水量降至25%下面内容)时,及时收割,避免贪青晚收或遇雨穗发芽。授粉标志为全田80%以上穗部颖壳闭合且柱头呈褐色,此时标志授粉完成,可进行后续收获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