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时分秒的认识与计算技巧

一、教案目标:建立时刻觉悟,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时分秒的认识》是培养孩子时刻管理能力的重要单元。通过认识钟表、领会1分=60秒的关系,学生不仅能学会基础时刻计算,还能养成珍惜时刻的习性。比如,教师会通过猜谜语、观察钟表等活动,让孩子发现“秒针走得最快”,再通过拍手、数数等游戏,直观感受1秒和1分钟的时长。

关键点:教案设计需注重操作性。例如,让学生分组体验1分钟内能写几许字、做几道口算,既能巩固聪明,又能让孩子明白“时刻宝贵”的道理。

二、教学经过:从生活情境出发,分步掌握聪明点

1. 趣味导入:用谜语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抛出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引导学生猜出“钟表”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电子表和机械钟的差异。比如提问:“钟表的‘三条腿’分别代表什么?”让孩子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天然引出“秒”的概念。

2. 动手操作:体验1秒与1分钟

– 认识秒针:让学生拨动学具钟表,发现“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

– 互动游戏:闭眼听“滴答”声拍手,或比赛谁数秒最准,帮助建立时刻感。

– 联系生活:讨论“1分钟能做什么?”(如整理书包、跳绳20下),让抽象概念具体化。

3. 时刻计算:化难为易的技巧

在第二课时《时刻的计算’里面,教师可用情境难题引导:“小明7:30出门,7:45到校,用了多久?”学生通过分针走动格数(3大格=15分钟)或直接相减(45-30)得出答案。练习时,可设计竞赛环节,如抢答“3时到3时45分经过多久”,提升积极性。

三、拓展资料与延伸:珍惜时刻,学以致用

通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的体系进修,孩子不仅能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如2时=120分),还能将聪明融入生活。教师可布置操作任务,如记录每天刷牙用时、测脉搏跳10次所需秒数,强化时刻觉悟。最终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收尾,提醒学生:学好数学,更要用好时刻!

教案设计小贴士:避免枯燥讲解,多结合游戏、竞赛和实际案例,让三年级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